思考文字狱(二)自困
二十年前一本畅销漫画 “幽游白书”里面有一段,说道魔界入口以异常的速度扩大,魔力的影响使虫寄市的居民变异并有了异能。主角幽助一行人被诱到一处被布置得闷热怪房子,房子为一结界,进入结界的人不能说 “好热”,说了灵魂便会被“吸走”。结界的异能者海藤优为一语言天才,他以语言诡计诱导幽助一行人说出 “禁语”,幽助伙伴们因大意说了“好热” 而灵魂被困。幽助团的军师藏马为了解救伙伴,以“反挑战” 方式列出 “基本发音”为禁语 (日语有四十五个基本发音) , 按时减少基本发音,随时间流逝,可说的发音越来越少。四十五分钟后,任何发音都不能说。游戏规则是谁若在四十五分钟内说了就必须答应谈判条件。当然,天才藏马成功解救众人。
“幽游白书”的作者冨樫义博为日本漫画界的鬼才,他喜欢以游戏方式来决定书中主角的战斗输赢,而非传统的真枪搏斗,他的漫画,总爱以复杂的游戏结构做前提。为什么我要提这一个在当代日本漫画司空见惯的现象呢?因为在后现代的影响下,艺术创作常常是建立在游戏结构的前提下的。什么是 “游戏结构的前提”? 简单来说,就是创作时为自己设下规范,而这现象在诗歌创作时特别明显(古诗必须符合平仄规律即为一种)。
1960年,法国出了这么一群有趣的人。以作家奎诺 (Raymond Queneau)及数学家勒利奥内(Francois Le Lionnais)为首,创立了 “奥利布文学(潜能文学工房)” (OuLiPo-OUvroir de LItterature POtentielle)。 奥利布写作不相信创作随机性,反而自定一些写作上的 “规范” (Constraint),常常是以文字最 “原始的单位”(如字母,音节,字词的次序,数字,长度或属性为厘定规范对象),然后再按着那规范有规律地 “生产文字”,力图从形式及结构上释放文字的潜能。
受到奥利布的影响,一班法国漫画家也玩起 “规范” 游戏,1990年David B. 及 J.C. Menu发动 “奥巴布漫画(潜能漫画工房” (OuBaPo-OUvroir de BAnde Dessinee POtentielle)。奥巴布不完元素(广义上视觉艺术即是基本元素的重构),而是在框格,画面内某个元素上探索,或是挑战多向阅读。像奥利布作家群,他们是 “自建迷宫然后自找出路的老鼠”。
我在做硕士研究时,就是受了奥巴布启发而开始探讨漫画图像的潜能。与 “被迫” 放弃一些条件不一样,奥巴布倡导的是自我限制(或自我放弃)。在这样的创作条件下,漫画图像不再是故事的载体,漫画图像既是叙事本身。奥巴布漫画家在某个程度上,更加注重语言本身。
这样做会不会减少了趣味?当然不!苏斯博士(Dr. Seuss)的儿童读物就是在玩语言游戏。像他的The Cat in the Hat是用大概两百個最简单的单字去写一个故事。漫画界里,有我喜爱的Chris Ware,安达充及香港的智海,杨学德,他们也都是漫画语言的开荒者。艺术创作若不从结构,语言,元素上下手,要看到什么新气象是不可能的。被困得越紧越要找出口,现实,艺术,大相同。
* 部分文字参考智海 “漫画中的诗画關係”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2 comments:
我从来没有用这个角度想过这些问题,你的文章让我看到了很多新的闪光点。
“创作时为自己设下规范”,
没有规范的结果是什么也不可能产生,先天地一片浑沌。画上了地平线后万物归位,但是天空飞的河水里游的又不停的象要打破预设规范。
设下规范是为了好好的玩,打破规范也是为了好好的玩,可是没有规范就只有漂浮状态了。
我喜欢“规范“也是因为性格使然。
写作就像游戏一样,不断超越自己的规则又违反它的界限并展现自身。这是福柯说的。
pai seh,我不是科班出生,就是会东拉西扯。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