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肖像画


Portrait of a woman, probably from er-Rubayat, c. 160-170 AD, British Museum, London

据说法扬肖像(Fayum Portraits)是现今保存下来最早的肖像画。它在当时就像我们今天时常在电影里面看到,镶在墓碑上的肖像。目的不是让人瞻仰,而是一个身份图片,好让豺狼神阿努比斯(Anubis) 把往生者带往冥府。


作画者是埃及裔希腊人。世界上只有希腊人,从一开始就用人的眼光看人。画家陈丹青说:“世上可能没有哪个源头的文化像古希腊那样,让今天的观众立即看到'人'的尊容,面对'自己'的模样。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大神秘,只有上帝知道。”


约翰。伯格说法扬画家的工作不是画我们定义中的肖像画,而是记录其男女客户对他的注视。他们两人活在当刻,共同为死亡作准备工作。指定作画的人和作画者,从未想过此画供后人观赏。这与当代肖像画不同,肖像画家一开始考虑的,就是为后人而画,为永恒而画。约翰。伯格强调,就是这个原因,使画布上的被画者,总是不老却显老的原因。


虽让作画动机不同,但有一点却相似。就是肖像画总与死亡/消逝有关。难怪当代人不爱画肖像画,却爱拍照。照片,留住的总是当下最美好的一刻,时间在快门被按下的那一刻被切割开来;而肖像画,却像是在提醒被画者生命不停地在流逝。


比起相片,我还是爱看肖像画(或人物画)。不论画中人物被安置在画布上哪一个角落,他总会被我们发现。不像一个杯,一颗苹果,我们总掉以轻心,或不噱一顾。美术史家贡布里希用心理学的角度解释: 人们总会在画面上寻找有意义(meaningful)的形象。


尽管肖像画与死亡有关,但我却从油画原料有机混合的肌理上看到原始的生命力,一种与时间抗衡的巨大力量 - 不论是从原料,还是画中形象上。所以我偏爱巴士上,磁场街里拥挤,窜流的外劳,多于商场里的人们。外劳们的言语行动里,透着为生活求存的动力,是西装领带下没有的。 这让我雀跃!


一些年轻的肖像画家:

卢卫文, 那些日子那些人NO.2, 2008


Tai-Shan Schierenberg, Stephen Hawking, 2009




Claerwen James, Girl Looking Straight Out, Oil on board, 2005


Laura Smith, Girl With Downcast Eyes, Oil on board, 2008


laura smith - painter, originally uploaded by jodykingzett.

"I find nothing more exciting than trying to paint the human face. I am currently looking at Van Gogh and Rembrandt for their intense emotion."

年轻漂亮的女画家Laura Smith 如是说。

延伸阅读:
关于肖像的某些呓语
约翰。伯格, 《抵抗的群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陈丹青,《荒废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E.H. Gombrich, The Image and the Eye. Further Studies in the Psychology of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 Oxford: Phaidon 1982

2 comments:

ivan tao said...

Cool sharing.
the smoking wan looks cool and the little girl is so pure.

Unknown said...

yeah, cool 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