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分类

艺术分类
“图”为存在方式。“画”为创造方式。
如以感知方式为标准,则“图”与“画”皆为视觉艺术。


当代艺术因科技,技术及材料使用的不断进步,各艺术在相互吸收,借鉴,配合,综合及结合的趋势下不断演变。


诗,歌,舞在原始艺术中属“三位一体”,在学术艺术分家后各自发展成独立艺术,而各艺术又非关闭式独立存在,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既为关系。若商业美术纯以其实际用途来界定未免挂一漏万。


为 艺术分类帮助艺术家了解各艺术之特有性质。各艺术家因就其专业钻研其形式并发掘其艺术之最佳表现力。如“有雕塑有画有摄影”应称之“综合艺术”,将来会 否发展成第九类艺术我不敢段下定论。如艺术家创作方式为一综合艺术,则其研究之领域须更全面。以电影为例,导演之工作应属泛艺术研究。


马国情况
广告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本为一深奥之探讨领域。就本地情况而言,奈何于商业限制,教育及国情等因素造成视觉文化水平低落。


本地大多数的专业艺术院校基于其企业办校理念,在实行务实政策,及缺乏对各门艺术关系之了解的情况下,许多院校把学生训练成重“服务”却缺艺研精神的“商业艺术服务者”。此一情况,无疑也阻绕了艺术的发展。


孔子思想提到“格物,致知”,其精遂在于把事物规律及关系分清楚。艺术分类法之主要目的在于帮助艺术学生入门艺术。对各门艺术有概括性了解才不至于误解,看低其他艺术类。而掌握姊妹艺术也帮助艺术家扩张其艺术生命。

6 comments:

anna said...

本地大多数的专业艺术院校基于其企业办校理念,在实行务实政策,及缺乏对各门艺术关系之了解的情况下,许多院校把学生训练成重“服务”却缺艺研精神的“商业艺术服务者”。此一情况,无疑也阻绕了艺术的发展。

关于务实的培养人才,确实有一种不得已的无奈。毕竟,许多人完成自己的tertiary education旨在手中的文凭,以便能在社会谋一职半业。以新加坡来说,南大与国大是出了名的务实,笼络的是顶尖的科技人才和商务人才,最好的课程就是生物科技、电子工程和MBA。而那些讲求心灵探索的,这里似乎没有哲学系,只要没有经济价值的都找不到。道家提倡无为,本雅明赞成拾荒者信念,达到超脱境界的人,说起来也不能太多,他们维持着一种社会平衡嘛。

因为教育本身自然是一种矛盾。关于教育的结果(learning outcome)因为延续了西方的科学精神,讲求证据(evidence),于是就需要一把尺子,做精准又模糊的分析。所谓精准,讲的是得到的statistic-figure data collection。所谓的模糊,就是能力本身就带有模糊性。测出来的结果怎么准确,本质上都还是模糊的。于是,教育被戴上了只看见短期效益的帽子,反倒成了思想卓见的杀手,大学更被人揶揄成庸才的生产商。

所以,想谈精神,我们就必须回归本质。古话有云:学如逆水行舟。此话确是精到。
并非只是指不进则退这件事,更是表达了一种抵抗整体大洪流的理想。今天的学生,面对沉重的学习任务,大量的作业,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加少了。这时如果贪求安逸,喜欢松懈,就容易往刺激感官的单纯享受考上边。我以为,凡是课堂里学的,是一种通识,而只有课后挖掘的,才能比较有效的塑造出个人气质(uniquely character),大概也是你所指的“精神”了。艺研的精神是探索新知,是实验,是勇于挑战,是善于个人化运用(customise applying),最终达到突破并创造。整个过程既艰巨又痛苦,逆水而上所花上的力气绝对是难以估量的。所以说,艺研精神可贵,其可贵之初就在于与追求安逸的人性搏斗,在孤独中不断实践无前人可考的理念。

Unknown said...

我是“形而上而下”的推崇者,即以道御学,御术,御器,御万殊。但我不排除“形而下而上”的可能性。即由事上升到事理,到物理,到哲理。

大学之大,应在于此弹性之韧度。

务实政策在英国有效也是必要,在新马却被过分极端化全是国情,教育文化底蕴不够深厚所至。

: : kamwah : : said...

大馬臺灣留學生畢業製作,多多支持!
這是一個由大馬臺灣留學生在臺灣朝陽科技大學所主成的畢業製作劇組,攝氏藝度劇組,這是一個非商業經營組織,而是在台留學即將畢業的大四同學所組成的一個畢業製作組別。

而今年的5月14&15日及5月31&6月1日我們將在台中及臺北公播,而這次的影展將會聯合其他動態組組別同學的電影、電視、廣告、紀錄片、動畫等等作品作爲非商業公播。

有興趣者可以遊覽我們劇組的部落格 http://blog.yam.com/seekingart 歡迎遊覽。。謝謝支持!

Unknown said...

thanks for your info, hua zai.

Jiayee said...

then how's TOA?

Unknown said...

hmm...what a question. Ok gua.